ITER组织总干事巴拉巴斯基:非常赞赏西物院对全球最大“人造太阳”作出的贡献丨高端访谈
10月14日,“世界聚变能源集团”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第30届聚变能国际大会在成都开幕,开幕式上,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(简称“西物院”)被授牌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。
10月14日,“世界聚变能源集团”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第30届聚变能国际大会在成都开幕,开幕式上,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(简称“西物院”)被授牌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。
10月14日,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大会在成都正式开幕。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俄罗斯、美国、法国、英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日本、韩国、哈萨克斯坦、马来西亚、摩洛哥、埃塞俄比亚等全球61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聚变能科研和工程领域近20
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BEST完成400吨杜瓦底座毫米级吊装,这个能锁住上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的“巨型保温杯”,标志着我国离2030年点亮“第一盏聚变灯”又近了一步。更关键的是,从超导磁体到真空部件,这台装置的核心技术100%国产化。
最近刷新闻的朋友可能都看到了。2024年10月12号,全球最大的“人造太阳”项目ITER(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),居然把首次氦等离子体放电验证给做成了!这事儿可别不当回事,不是实验室里随便搞搞的小测试,说白了就是人类离“用核聚变发电”这个目标,又近了一大步。而国
2025年8月的法国卡达拉奇,一台巨型吊车正缓缓吊起122吨重的金属模块,精准送入30米深的大坑里——这可不是普通的工程施工,而是ITER(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)托卡马克核心的组装现场。
20日下午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开幕式后,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原主任、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(ITER)副总干事罗德隆接受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记者采访时说,虽然已有一些资本进入核聚变领域,但目前距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。
法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(ITER)被誉为全球能源领域的“人造太阳”计划,是由中、欧、美、俄等七方共建的里程碑工程,总投资超200亿欧元,目标是探索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路径,为未来全球能源供给提供终极解决方案。
近日,无锡鑫宏业线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鑫宏业”,股票代码:301310)全资子公司江苏华光电缆电器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江苏华光”)成功完成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(ITER)项目核心配套PIC(电力、控制和仪表)电缆交付。该成果打破了欧美日韩企业对该领域核
经济观察网久立特材9月1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,可控核聚变作为一项全球性的前沿研究课题,也是国际科研合作的重要领域,公司对此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大科研投入。目前,公司已积极参与ITER项目,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包括PF导管(方圆管)在内的关键材料。虽然该业务板块在当前公司
久立特材9月1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,可控核聚变作为一项全球性的前沿研究课题,也是国际科研合作的重要领域,公司对此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大科研投入。目前,公司已积极参与ITER项目,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包括PF导管(方圆管)在内的关键材料。虽然该业务板块在当前公司整体布局中
投资者提问:全球领域都在加大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力度,其最终将取代现有传统能源。钢铁材料是可控核聚变发展的基础,你司作为不锈钢产业的领军企业,在做好传统产品研发和产值的同时,建议加大可控核聚变材料的科研力度,抓住一切供货机遇,抢占产业先机。同时建议在股票较大波动
投资者提问:尊敬的董秘您好,请问贵公司钨铜复合偏滤器量产技术,是否已应用于ITER国际热核聚变项目?全氟磺酸质子膜,是否突破国外封锁,并获得氢能订单?烦请回复,谢谢!
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的山丘上,人类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能源项目正在经历决定性时刻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今年夏天达成了一项价值1.8亿美元的重要合同,授权西屋公司负责组装托卡马克反应堆的双层真空容器。这标志着这个耗时数十年、耗资数百亿美元的全球合作项目终于
2025年8月19日,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(简称“核聚变中心”)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(ITER)组织成功签署《ITER磁体变流器电源二期现金任务协议》(以下简称“协议”)。这是中方在ITER实物贡献(采购包)之外承担的重大现金任务协议。ITER项目磁
有投资者问厦门钨业,2024年厦门钨业年报显示,公司是国内首家具备核聚变装置用ITER偏滤器钨探针组件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,具备大尺寸ITER级钨材料的精密机加工成型能力,可满足EAST、ITER等不同磁约束聚变装置部件的高标准需求,为ITER等国内外聚变客户
投资者提问:2024年厦门钨业年报显示,公司是国内首家具备核聚变装置用ITER偏滤器钨探针组件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,具备大尺寸ITER级钨材料的精密机加工成型能力,可满足EAST、ITER等不同磁约束聚变装置部件的高标准需求,为ITER等国内外聚变客户提供多款
NIF,全球最大的激光装置,具备 192 束超高能激光。其通过将这些激光束聚焦于含氢同位素、豌豆大小的靶上,营造极端温压条件以促使氢原子核融合。此外,NIF 在核聚变研究中还承担着探索能量输出效率提升、反应稳定性增强等重要任务。
2025年5月,中国核聚变装置BEST在安徽合肥开启工程总装,预计2027年建成、2030年实现发电。与此同时,全球ITER项目磁体系统竣工、美国SPARC装置组装启动,人类掌控“人造太阳”的愿景渐行渐近。
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(ITER)组织官网近日宣布,经过数十年努力,这一由30多个国家参与建造的“人造太阳”已完成其“电磁心脏”——世界最大、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,标志着人类向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步。